“科技+金融” 赋能城市停车全产业生态持续发展

2021年10月01日 08:55

解读国家政策

 

2015.6

《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

“立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统筹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着眼当前、惠及长远,将停车管理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停车产业化为导向,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收费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创新;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2019.1

《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停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以满足市民拥有车辆后长时间停放需求为目标,加强规划统筹,优化停车设施布局,加强重点区域的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推广智慧停车模式,实行全市停车信息全面联网、停车场地统一监管,构建智慧停车诱导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市民群众停车体验以及现有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2019.2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

“鼓励停车产业化,在不改变用地性质、不减少停车泊位的前提下允许配建不超过20%的附属商业面积。鼓励超配建停车场,新建建筑超过停车配建标准建设停车场,以及随新建项目同步建设并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停车场,可给予一定的容积率奖励;对超过停车配建标准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超配部分可不计收土地价款。”

 

2019.7 

“城市停车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

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释放出多个重磅信号。在投资领域,会议提出要深入挖掘存量消费与投资,"城市停车场"作为补短板工程首次被提及,同时被提及的还有"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相结合,由此引发了民众对智慧停车产业的密切关注。

 

2019.9

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城市停车场”纳入使用范围

李克强9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并扩大使用范围,重点用于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部分能源项目、生态环保项目等。

 

2020.8

《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智能升级,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以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慧枢纽,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应用为载体,体现先进信息技术对行业的全方位赋能。

 

2021.2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确定了交通发展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2021.8

《关于近期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重点工作的通知》

“各城市要将停车设施项目列入各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加强要素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建成一批停车设施项目。同时,充分挖掘停车资源潜力,推出一批停车资源共享示范项目。”

 

AI赋能城市智慧停车

“新基建”浪潮下,城市智慧停车是构建智慧化城市静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令停车泊位更加智慧,同时也是智慧静态交通的重要方向。依托AI、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综合泊位数据、运营数据、存量数据,制定针对性运营管理方案,盘活现有停车资源,实时掌控静态交通实况,助力地方政府提高道路停车经营效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静态交通研究院利用多年潜心耕耘的研发能力优势,对城市停车资源统筹布局,实现路内泊位、路外停车场等所有停车资源一张网、一张图,形成了全系激活、全面联网、全城通用、全民可查和行业全链服务技术覆盖、全链技术收费保障、全程诚信护航、全链协调整合与执法保障的城市级静态交通大数据云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停车系统采用多模地磁、高杆双枪、高位视频球、低位视频桩、智能快速道闸等前端设备和手机在云端的互联,实现对城市车辆停放的计时管理、自动扣费、空位查询、交通疏导、城市物联、共享支撑、公安交管等服务。

 

金融赋能城市智慧停车

城市智慧停车的深入发展也引得许多金融机构聚焦。2019年,工商银行围绕智慧出行新生态,推出了全新产品“工银无感支付”,并在北京、浙江、四川、吉林、山西、上海、贵州、山东八地同步正式发布,旨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丰富、更便捷的移动金融服务。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汽车出行快速增长,面对有限的道路资源和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提升通行效率、实现智慧出行成为城市综合管理的重点。工行基于品牌、客户和科技等综合优势,将互联网技术、智慧出行场景与银行金融服务深入有机融合,全新打造了无感支付产品。产品面向市场后,得到广大合作伙伴与客户的高度认可,目前,在全国各地已有高速公路、机场、市区路侧停车、大型商业中心和加油站等领域合作项目近400个,全面实现“人-车-场-路”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以中国最繁忙的首都为例,工行为首都机场T1、T2、T3所有停车楼新增“工银无感支付”服务,客户在工行手机银行绑定车牌号与银行卡后,即可实现驾车离场时自动扣款、快速通行,大大提高了停车场通行效率。

 

不仅如此,建设银行也于2018年推出了无感支付产品,并积极推广,已应用于多家物业、高速路口等地点。在智慧停车、智慧出行的大势之下,必将有更多的领域顺势而行,助力智慧交通新生态。

 

“科技+金融”融合城市智慧停车可持续发展

 

“新基建”热潮席卷全国,城市智慧停车首次被列为国家建设投资的重点,将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提升了新的高度。

 

智慧停车在政策、供需、资本的推动下进入快速上升期。伴随着资本的争相涌入,智慧停车行业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快速扩大,随着智慧停车技术应用的发展、商业模式已愈发成熟,一方面,资本加持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和金融的快速融合,另一方面,资本也推动了行业与产业生态的并购整合。2021年5G商用、AI技术、大数据等前沿科手段技在停车场景中迅速落地发展,智慧停车正随着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视频识别和智能停车设备等相关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和应用,以改善用户停车体验为主,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结合。